第一届亚太离子液体与绿色过程会议(APCIL)在京成功召开
离子液体的多项应用研究正在进行中试或工业性试验,甚至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离子液体不仅可替代传统有机溶剂或酸碱成功用作化工反应和分离的新介质,而且展示了作为新型磁性材料、纳微结构功能材料、润滑材料、航空航天推进剂等潜力,甚至有望成为食品和医药。离子液体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经历了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快速增长时期,其基础和应用研究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第一届亚太离子液体与绿色过程会议展示的新进展、新应用和新亮点。
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学报》编辑部发起的第一届亚太离子液体与绿色过程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离子液体与绿色过程会议于2008年11月5~8日在北京香山饭店成功举办,浙江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共同主办单位。过程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张锁江研究员以及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Urs Welz-Biermann教授担任此次会议的主席。会议的举办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RSC)以及德国Merck公司等数十家国内外企业的大力支持。来自海内外近200位专家及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展示了最新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成果。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郭慕孙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孙宏伟处长、中科院国际合作局曹京华副局长、英国皇家化学会(RSC)Sarah Ruthven博士等在开幕式致词。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能源短缺和温室效应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不增加或降低能源消耗,使环境得到改善并更加友好。这无疑取决于绿色过程技术的进步。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介质为绿色过程工程技术突破提供了创新的源头,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带来新的机遇。
国内外有关专家围绕离子液体与绿色化学的共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讨。本次会议得到的共识如下:离子液体已经从绿色化学化工与催化领域迅速扩展到功能材料、光热与光电材料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离子液体介质在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求方面蕴含着巨大潜力;新型纳微材料和磁性材料的开发、生物质及太阳能等新能源综合利用,离子液体作为新一代的反应和分离技术的介质,正在孕育着新的节能减排技术的重大突破;离子液体的结构性质研究,工程学基础及过程强化技术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此,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需要多领域学者专家的合作与交流。
微信 支付宝
这么早的会议~~